沧州深入推动盐碱地综合利用: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

时间: 2024-06-12 19:32:57 |   作者: 乐鱼体育官网网址

  立夏时节,旱碱麦生长迎来灌浆关键期。在渤海新区黄骅市旧城镇后仙庄村,绿色的麦浪随着微风起伏,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。麦田里,农技人员王长松正忙着进行“一喷三防”作业。“看今年的长势,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,咱得把病虫害控制住,确保旱碱麦健康成长。”王长松说。

  去年5月11日,习来到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,了解盐碱地整治、旱碱麦种植推广及产业化情况,强调“做好盐碱地特色农业这篇大文章”。一年来,我市全面学习贯彻习视察河北重要讲话精神,积极落实“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”战略,发挥科学技术创新的关键作用,加大盐碱地改造提升力度,加强适宜盐碱地作物品种开发推广,有效拓展适宜作物播种面积,让一片片盐碱地焕发出新生机。

  实现盐碱地稳产增产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为此,我市积极对接京津资源,推进旱碱麦科研平台建设,与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合作,创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旱碱麦特色产业创新基地,旱碱麦育种联合创新中心、旱碱麦种植中心、旱碱麦推广中心、旱碱麦加工联合创新中心已建成并运行;与中国农科院合作创建的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与营养健康研究院(沧州)、绿色食品(绿色优质农产品)高质量创新发展全国技术中心已运行;6支入驻团队开展了旱碱麦加工利用、蔬菜水果饮料新产品研制等研究工作。

  “旱碱麦种植,从种到收都要科学种植、精细管理,但很多农户没意识到这一点,或者意识到了,执行得不够标准。”市农科院旱作节水研究小组成员肖宇说,为此,他们研究出的旱碱麦“六步法”(品种选择、重施基肥、缩行增密、重度、春季追施水溶肥、一喷多防)高产栽培技术,为旱碱麦标准化种植及增产提供了“样本”。为了推广“六步法”高产栽培技术,该科研团队相继“牵手”黄骅市友和种植专业合作社、黄骅市康丰种植专业合作社、沧县建丰农机专业合作社等,建起试验田及旱碱麦标准化示范区,引导种植大户践行标准化种植技术。近日,这项技术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2024年度河北省农业主推技术。

  立足于盐碱地资源高效整合、利用,渤海新区黄骅市还联合市农科院编制《黄骅旱碱麦生产作业规程》省级区域标准,形成168项种植标准,并通过省标准审定委员会审定,为旱碱麦行业发展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, 同时建立了让农民“一看就懂、一学就会”的耐盐碱作物种植标准化体系。实行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+科技支撑+标准化(规模化)”模式,以整村土地开发和全民入股的形式,打造了农民合作社、家庭农场等规模化种植经营主体40余家,并提供统一服务,让这些经营主体在生产、技术、销售等方面无后顾之忧。

  据介绍,我市已经制定了“一个规程、四类标准、七类关键生产技术、九个主攻目标”,绘制了旱碱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路径图,确定了35项主推作业规程,并将主推技术落实到20个百亩攻关田、9个千亩示范方、9个万亩高产片。组建了1108人的省、市、县、乡、村五级推广队伍,实现了7个县(市)、58个乡(镇)、878个旱碱麦种植村一村一名技术人员全覆盖。

  2023年,全市100.2万亩旱碱麦获得丰收,亩产达到245.4公斤、总产达到24.5万吨,较上年分别增长22.1公斤、2.13万吨,秋播旱碱麦达到154.7万亩,种植培养面积扩大了54%,目前长势良好……我市正慢慢的变成为全国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的先行区和示范区:全国盐碱地农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研讨会、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2023年度学术年会暨“加强盐碱地综合利用 推动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”学术研讨会相继在我市召开;黄骅旱碱麦种植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报国家审批;渤海新区黄骅市、海兴县被列为省级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,其中2万亩旱碱麦标准化繁育、5000亩苜蓿—旱碱麦轮作等6个省级试点建设扎实推进。

  “统一思想观念和种植技术,合力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好,才能更好地贯彻落实‘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’战略。”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,将继续深入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,让盐碱地丰产丰收的同时,产生更大的示范效应。